桃園市第二區居家托育服務中心

善自閉症幼兒特殊行為~文章轉貼

文/洪馨徽(學前特幼巡迴輔導教師)

【個案背景】

小清是一個患有中度自閉症的幼稚園大班小男童,小偉是他的雙胞胎弟弟。兄弟兩人在幼稚園同一班就讀,平日由祖母帶領他們日常生活起居,父母親因工作忙碌,較無法全心照顧幼兒。兄弟倆的感情尚可,經觀察兩人在學校互動不多,大部分時間是各管各的工作。小清情緒控制能力不良,有嚴重偏食習慣,可以辨認許多國字,較一般同儕更優秀。語言表達能力尚可,偶有誤用語詞的情形出現。精細動作部分較差,握筆畫圖與描寫圖形為其弱勢能力。


【輔導策略運用】

策略一 善用兄弟互動機會 引導正確語言表達

小清的語彙量豐富,但是會出現不因時因地而錯用語詞。可喜的是小清有一個同年齡弟弟,弟弟正常語言表達可帶領小清步入正常語言情境。因此在校及在家時間,建議成人可多利用兄弟兩人正向與負向互動機會,從中循循善誘指導,促進小清學習如何與他人共處,以及表達合宜互動技巧。


策略二 利用扮演活動 促進人際溝通能力

小清班上教師常會利用晨間分組活動時間,讓全班幼生選擇角落。觀察小清曾有選擇「娃娃角」的機會,但往往因為無法正確表達來意,無法順利融入團體遊戲。因此建議班級教師陪同小清進入角落,運用他識字的優勢能力,讓他念出故事書內容,其他幼兒便可依劇情盡情扮演。漸漸的,班上其他幼兒較能肯定小清的能力而接納他。接著,鼓勵小清選擇扮演書中角色,讓他練習與同儕溝通,藉此讓小清有機會釐清不同角色所應該表現的正確語言與行為。


策略三 調查偏食主因 親師配合調整偏食現象

小清自幼偏食狀況嚴重,教師發問卷請家長勾選小清偏好食物類型,並在幼稚園每日餐點表上做紀錄,最後統整出小清偏食的食物類型有番茄、貢丸、菜包、米漿等食物;教師並觀察到小清極偏愛喝檸檬紅茶,曾多次從家中帶一大罐檸檬紅茶到幼稚園中飲用。

有研究曾指出,多數加工食品,如清涼飲料、魚板等,會把「鋅」和維生素排出體外,妨礙味蕾細胞產生,造成味覺障礙,猜測小清的飲食習慣與偏食情形應有密切關聯。教師與家長多次討論,在家中及幼稚園餐點中增加含鋅豐富的食物,如牡蠣、小魚、綠茶、芝麻、杏仁、紫菜等,來逐漸改善小清味覺情形。此外,紅茶含有咖啡因,或許正是讓小清情緒不穩的根源之一。根據此判斷與家長溝通後,請家長減少提供小清檸檬紅茶次數,並告知家長密切觀察小清喝完飲料與次日情緒表現不良是否有關聯性。家長與教師經過幾個月的飲食調整與追蹤後,小清偏食與情緒不穩的狀況有明顯改善。


策略四 學校設計食物教案 提供嘗試各類食物機會

了解小清的偏食原因及偏好食物後,學校設計「好吃的食物」單元,包括教師介紹各類食物營養素,講述食物類的故事,並讓小清扮演食物角色,同儕分組製作食物(打番茄汁,煮番茄貢丸湯),來增進小清對偏食食物的認識與接受度。在後幾個星期的觀察中,小清已經較能接受以前不願意碰觸的食物,並願意主動嘗試吃下一小口。


策略五 個別指導與工作分析教學 促進精細動作進步

小清的精細動作表現不佳,在學校的陶土捏塑課幾乎無法跟上教師指令做出成品。小清不是領悟力低,多半是因為無法集中精神接受教師長時間的語言指導,導致跟不上進度。經過幾次巡輔教師的動作分解指導,小清較能掌握住陶土搓揉的幾項基本步驟,並且能依自己主見做出自己想要的陶土造形。
 
後來有一次上美勞課,教師請小清運用剪刀剪出直線、圓形等造形。小清可以剪出直線,但不大會剪圓形。鼓勵他再試著剪出圓形,發現到他有很強的變通能力,在每一個小圓弧處剪直線,慢慢的轉彎,累積多處後,自然很像在剪圓形。教學過程中發現,工作分析法確實能有效促進小清對精細動作的理解與操作。


策略六 參與協會國小團體班 促進幼兒適應社會生活

自閉症民間團體開設了許多課程,值得自閉症幼兒參與。例如「入小學預備班」可以提供自閉症兒做入小學的準備。上過這類小團體班的家長都覺得孩子受益良多,讓孩子入小學前能有這種上課經驗,能減少孩子入學後的恐懼與不適應。因此建議家長幫小清報名這類活動課程,使孩子充分與社會融合;再者,參與協會家長們能彼此分享育兒經驗,並相互扶持心靈。


此篇文章轉載此處

指導單位: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 主辦單位:桃園市政府婦幼發展局 承辦單位:臺北市幼托協會
桃園市第二(桃園)區居家托育服務中心 地址:330 桃園市桃園區國際路二段598之2號3樓
電話:(03)331-9967、275-6019 傳真:(03)333-6610 E-mail:tynanny1234@yahoo.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