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市第二區居家托育服務中心

輪狀病毒腸炎的照顧

臺北榮民總醫院小兒腸胃科吳子聰主任

往年好發於冬季的輪狀病毒感染,今年秋初到現在,已可見有些小兒為該病毒造成之腹瀉。輪狀病毒的感染是全世界兒童易罹患的疾病,根據國際衛生組織的估計,每年約有1.5億名兒童受到感染,並造成一百萬兒童的死亡,在台灣或其它醫療衛生比較發達的國家地區包括美國,亦無法倖免於輪狀病毒腸炎造成的困擾。

輪狀病毒的潛伏期約2-3天,嬰幼兒因抵抗力弱最容易受侵犯,以6月至3歲的嬰幼兒居多,在發病初期出現如感冒樣症狀,發燒、嘔吐、咳嗽、流鼻水,1至2天後該病毒會造成腸黏膜發炎、絨毛萎縮,這時候會出現水瀉,有如蛋花湯般的水便,通常不帶血絲、黏液,病程約3-7天。由於年紀小,患兒很容易造成脫水,電解質失衡而使病情惡化。

近年的研究發現及早以口服電解液補充腹瀉初期的脫水,可避免病情進一步的惡化,以及早期進食容易消化吸收的營養,可促進腸黏膜絨毛修復,加速身體康復。

有許多憂心如焚的家長常詢問醫師是否可給嬰幼兒飲用市售的運動飲料來補充水份及電解質。其實卻不然,因為在腹瀉期以適當的醣/鈉比例(約二比一)的電解質醣液可促進腸細胞對水份及電解質的吸收,可使水份及電解質吸收至血流循環。坊間所售的運動飲料、汽水等並不適合作為腹瀉時的口服液體,另因其含糖量過高,會增加腸管內滲透壓負擔;其含鈉量甚低,可能引起低血鈉的電解質不平衡。且糖與鈉之比值可高達十至十五比一,亦無法促使腸細胞發揮主動吸收的功能。

我們曾研究六十例急性腸炎的嬰幼兒,給予生理性濃度的口服電解質醣液作為病童的水份補充,發現效果良好,均能在短期間達到水份及電解質平衡的目的,一方面又能滿足幼兒想飲食些東西的希望,同時可由兒童的渴感來調節液體的攝取量。口服補充法簡便、便宜,幼兒易於接受,所以特別值得推廣,並應於腹瀉開始時及早給予口服電解質的補充,不要等到有脫水出現再行治療。

另外,傳統上治療腹瀉,常會讓腸胃「休息」二十四至四十八小時,然而研究指出大部分嬰幼兒在腹瀉經補充足夠水份後,小腸仍有吸收各種養份的能力,此時應儘早給易於消化吸收的營養均衡的食品如母奶或腹瀉配方,維持進食或許會使糞便量略增,但不會加重病情,相反持久禁食或僅攝取米湯與營養不足的飲食會使絨毛修復延緩,導致慢性腹瀉及營養不良。

指導單位: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 主辦單位:桃園市政府婦幼發展局 承辦單位:臺北市幼托協會
桃園市第二(桃園)區居家托育服務中心 地址:330 桃園市桃園區國際路二段598之2號3樓
電話:(03)331-9967、275-6019 傳真:(03)333-6610 E-mail:tynanny1234@yahoo.com.tw